为什么是民营企业?为什么是杭州孕育“六小龙”?
昨日的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,“自主创新”成为核心议题——这恰揭示了问题的答案:中国大模型、互联网革命等前沿领域的突破,始终深嵌在民营经济的基因密码中。
这场超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,虽然只是部分民企代表,也堪称中国新质生产力的“全明星阵容”——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华为、小米等硬核科技巨头坐镇,腾讯、阿里、美团等互联网大佬现身,DeepSeek、宇树机器人、韦尔半导体等新贵登台,从互联网、新能源、半导体到人工智能、大模型,清一色民企扛起创新大旗。
春节DeepSeek火爆出圈,当上海、南京、济南、合肥争相追问“为何杭州能,我们不能”时,答案早已写在中国经济创新史的基因里——过去三十年,民营企业始终是前沿技术的破壁者。
而国企创新的困局,恰似一面镜子,照出了体制基因与数字时代创新规律的深层冲突。
一、决策时差:当国企走完流程,民企已迭代三代
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,决策速度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。
某央企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遭遇极具象征意义:2018年立项的自然语言处理项目,历经23轮审批、3年论证,终于在2021年获准实施。而此时,云从科技的同类型项目已商业化落地,字节跳动的推荐算法模型更迭代了100多个版本。这种“制度性时差”,在AI领域直接意味着代际鸿沟。
国企的“五年规划”遇上技术摩尔定律的“十八个月周期”,注定水土不服。
杭州“六小龙”中的深度求索(DeepSeek),从幻方量化到all in大模型,投入数十亿服务器资本支出,在八个月内完成从算法优化到第一个大模型 DeepSeek LLM产品上线,又用了一年时间快速迭代V2、V3到我们最新看到的R1。
这种“小步快跑”的敏捷性,源自民企特有的“三分钟决策机制”——创始团队深夜的技术突袭,可能直接触发千万级投资,而国企的科层制决策链,往往还在等待“风险合规评估”。
谁都知道,等到评估完,黄花菜都凉了。
二、逆向考核:市场倒逼机制与容错文化
为什么民企能跑赢国企?
华为芯片被美国制裁时,任正非说“除了胜利别无选择”;比亚迪王传福押注电动车,被同行笑称“疯子”。
民企不创新就是死,创始人搞不好就限高和破产。国企不创新还能靠垄断和贷款续命,领导人还能高升或者转到政府任职。
市场决定生死,决定民营企业必须坚持刀刃向内的生存法则。以腾讯会议为例,在疫情期间,面对企业服务市场的残酷洗牌,它仅用三个月就实现用户从零到亿的爆发。
这种“不创新即死亡”的生存压力,迫使民营企业必须将至少15%的营收投入研发,形成独特的“研发压强效应”。
反观某些地方国资主导的AI项目,仍在用申报国家课题的思路做技术攻关。2022年某省属国企人工智能实验室提出视觉算法研发项目,需依次通过技术委员会(2个月)、财务风控部(1个月)、党委会(1个月)、上级国资监管部门(3个月)六轮审批,耗时7个月。期间商汤科技同类产品已完成两次迭代,直接导致该国企项目失去市场先机。
当民企在生死线上狂卷技术时,国企还在纠结“创新算不算国有资产流失”,国有资产流失到底谁该负责、谁来拍板。
商汤科技连亏7年砸出计算机视觉大模型,京东物流连亏14年10亿美金自建物流护城河,这类“战略性亏损”在民营企业中被视为创新成本,而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下则可能触发审计警报。
正是这种容忍试错、鼓励冒险的文化,使得互联网电商、电子支付、新能源汽车、无人机、机器狗和大模型等突破性成果从民企中诞生。即便是航天甚至军工领域,应用市场单一垄断,也有大疆和星舰这样的“孤勇者”挑战。
三、人才黑洞:体制虹吸力为何失灵?
杭州“六小龙”的崛起剧本堪称魔幻现实主义: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扭秧歌上春晚,强脑科技的脑机接口让科幻片变纪录片,深度求索的大模型直接让硅谷巨头连夜改PPT。
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点——创始人要么是技术狂人,要么是连续创业者,没一个靠“政策扶持”起家。
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峰放言“走到技术前沿比赚钱更重要”,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大学宿舍捣鼓出世界顶级四足机器人——这种“技术极客”文化,在国企体系难觅踪迹。
国企人才流失加剧,已成民企“黄埔军校”。航天某院每年流出总人数呈上升趋势,85%以上是中青年骨干,流失人才涌入民营商业航天公司。还有中科院合肥一核研究所90多人集体离职。
这组数据撕开了国企人才困局的真相:当民企用股权激励、扁平化管理、技术话语权构建“创新磁场”时,国企的职级晋升、薪资天花板和“论资排辈”文化,正在逼走最顶尖的大脑。
所以,别问为什么大模型出在民企,该问的是:当民企的人才在实验室玩命时,某些国企在干什么?
是在给领导定制“元宇宙政绩展厅”,还是忙着把ChatGPT的回答粘贴成“原创研究报告”?
杭州的故事告诉我们:创新不是规划出来的,是野路子杀出来的。与其各地抄作业,不如先把会议室里的PPT撕了,放人才们一条生路。
四、生态进化能力:杭州政府的“小聪明”
杭州之所以能催生“六小龙”,关键在于优化营商环境、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,形成了“阿里系+浙大系+海归系”的创新生态。
杭州政府最聪明的地方,就是没给企业当爹,而是甘当服务员。你要搞研发?500亿产业资金先砸过去;你怕被琐事耽误?直接“政策找人”送钱上门。这哪是营商环境,简直是创业者的天堂。
2月10日,杭州召开发布会,宣布将统筹15.72%的现有产业政策资金,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,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、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支持,希望培育更多类似DeepSeek、宇树科技的创新企业。
民企持续不断的创新生态,本质上是市场需求、资本嗅觉、技术沉淀在民营体系内的化学反应。这种生态自组织能力,远超行政力量主导的“创新示范区”。
看看某些政府和国资主导的“烂尾”项目:某省50亿元打造的影视基地,营业仅6年,就杂草丛生宛如鬼城;某市投入40亿元建设“智能计算中心”,因脱离产业场景沦为闲置;某央企的元宇宙平台,上线三个月用户不足千人。
这种“行政催熟”的创新,恰似精心修剪的盆景,永远长不出民企生态的野蛮生机。
当更多城市敢于像杭州那样,让政策资金“追着创新跑”而非“拍着脑袋投国企”,当下一个“深度求索”破土而出时,或许我们不再需要追问“为什么又是民营企业”?
蛇年新春的这场“六小龙”狂欢和民营企业座谈,实则是中国创新逻辑的成人礼——它证明最前沿的技术突破,永远诞生在市场倒逼、人才解放、容错试错、生态共生的土壤中。
实践已经多次证明:给民营企业松绑,就是给中国经济加油。而中国经济改革的真正突破,或许就在于承认:有时候,“不管”才是最好的“管”。
你还可以看:
《哪吒2》申公豹的奋斗史:当代打工人的魔幻镜像
90岁恋爱、独行侠与老绅士,上海春日偷窥最生猛的暮年
传媒人如何搭建DeepSeek个人知识库(2)
“疯子”马斯克手起刀落,"美国之音"成了政治过期货
DeepSeek驱动新闻革命:媒体人5大生存法则
AI裁员大逃杀?比《鱿鱼游戏》还刺激
传媒人如何搭建DeepSeek个人知识库(1)
年后第一天,这家媒体把自己"优化"了
《哪吒2》里被暴打的妖精,藏着最痛的成人寓言
DeepSeek锐评2025春晚的5个关键词,一针见血!
DeepSeek鲁镇的新年
大量美国网民涌入小红书,TikTok难民"叛逃"中国
对缅甸人口贩卖,我们一直存在认知错误
东南亚人口贩卖:中国人专骗中国人
从质疑到立案:“俄罗斯商品馆”的崩塌只用了一个月…
来自反诈中心的“骚扰电话”
全国各地突然冒出来的俄罗斯商品馆到底是什么来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