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罟:十面埋伏只为渔

2025-05-27 04:24:29

钓鱼为养性,捕鱼则为谋生,耕海牧鱼的年代总少不了一张渔网。从简简单单结绳成网,到一方一地,一鱼一虾各有其网,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。河边置网,岸上拖网,船头撒网……小小渔网之变,变出一次次生产力的革命,也度量着人与自然的尺度。 天罗地网古代网罟种类繁多,极尽机巧,这些来自民间智慧的发明,颇能引人注目。图为《绰网图》,是一种带有桁杆的小型网具,需要二人合力使用,该图见于明万历三十年(1602年)刊本《三才图会》。摄于昆明安宁,傍晚的湖泊里布下的网叫“蟹簖”,下有拦蟹的篱笆,上有用灯光引蟹的集蟹篓,可谓天罗地网(供图/QUANJING)。我的家乡山东半岛,有着绵延曲折的海岸,渔村遍布,渔村边常可以见到一种网。一头大一头小,呈锥形,用两根角柱钉进泥里,张开的样子像袖子一样,叫做袖网。袖长不足一米,袖口有宽有窄,整只网子,只有撑起袖子的网圈顶端浮出水面。

见壶知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船形网纹陶壶,壶外侧以赭黑彩绘的渔网纹,至今清晰可辨。此网斜织的纹路,纲目不论纵横皆不足十个,应是在实际的渔网之上所做的抽象简化,它和甲骨文的“网”字一起,留下了渔网的早期形象。别小看这小小的袖网,即使是海潮鼓荡,也不能撼动角柱,无数的网扣化解了海潮的冲力,有时渔民还会组起四五层的连环袖网,鱼游进网口,就是走进了有去无回的迷宫。就像山民为野兽留下的陷阱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