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数民族印章简谈(下)
△好大王碑
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高句丽印章不多,《印典》中有《晋高句骊率善伯长》、《晋高句丽率善邑长》、《晋高句骊率善仟长》等。留下的名碑有《好大王碑》。
九、鲜卑印
鲜卑,是魏晋时期北方的重要部族。秦汉时,游牧于今西喇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,依附于匈奴。西晋初年,司马炎对边疆各民族进行加封。从历史上看,魏晋南北朝时,有慕容、乞伏、秃发、宇文、拓拔等部先后在华北及西北部建立政权。当然,在这之后的时间也渐渐开始汉族融合。
△晋鲜卑归义侯
△晋鲜卑率善中郎将
至于鲜卑印,金石君给大家附上两方,一为“晋鲜卑归义侯”金印,驼纽,长宽各2.2厘米;二为“晋鲜卑率善中郎将”银印,驼纽,长2.1厘米,宽2.15厘米。
十、契丹印
契丹,古族名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。唐末时渐盛,五代时建契丹国,后改称辽。
△安州绫锦院记(辽)
由于在辽代曾有禁书之风,故流传下来的契丹文书也是非常的少。契丹文包括大字和小字两种类型,这些文字在金代时已禁止使用,到了明代,已无人能识。
△开龙寺记(辽国)
契丹印章传世更为少见,据《辽史》记载,契丹遥辇氏部落耶澜可汗曾经向唐朝请求赐印,于是唐武宗始赐“奉国契丹印”,只是可惜的是,今日未见此印面世。
十一、回民印
说到回民印,就不得不提一个人——杜文秀(?—1837),清咸丰同治间云南回民起义领袖。云南永昌府保山县金鸡村人,回族。
一八五六年,中国云南地区的回族人民发动起义,杜文秀率兵攻克大理,顺理成章,杜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,并且还刻了一方“总统兵马大元帅杜”印。
△总统兵马大元帅杜
所以说到回民印,就必须提它,这方印比较奇特,印面一分为二,与当时清政府满汉文于一印的情况相似。
十二、乌桓印
乌桓,古民族名,亦作乌丸,是我国古代北方东胡族的一支。
而乌桓印则是东汉及魏晋政府颁布给乌桓的印章。公元四十六年,匈奴分裂,南匈奴附汉后,乌桓也向东汉政府俯首称臣。刘秀封郝旦等酋长81人为侯王君长。建安十二年(207年)曹操迁乌桓万余人落于中原,剩余部分仍居东北,后与各族人民融合。
△晋乌丸归义侯印
1956年,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凉城县蛮汉山南部沙虎子沟出土了两方乌桓印,一方是汉代金印“汉保塞乌桓率众长”;另一方则是长2.2厘米,宽2.3厘米的魏晋驼钮金印“晋乌丸归义侯印”。
“少数民族”印章就和大家聊到这里,十二个民族,十二种印,不知道印友们是否涨了些姿势(^_^)。P.S.此文参考资料:《国人必知的2300个篆刻常识》。
更多篆刻相关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金石印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