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规发布!“鼠标手”也算职业病,如何自测与预防?

2025-05-04 01:22:33

近期,随着国家对职业健康关注的提升,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正式更新,将“鼠标手”这一在现代办公室中日益普遍的病症进行了确立。这道出许多在电脑前埋头工作的“天选打工人”们不得不面临的健康隐患。在这一新规发布后,更多人开始思考:我们到底在工作中承受了怎样的职业健康风险?

“鼠标手”又称腕管综合征,通常是由于手腕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或过度使用鼠标引起的。根据南京市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亮亮的解释,腕管内不仅有多条肌腱,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感觉和运动神经。过度劳累会导致这些构成的“隧道”变窄,从而压迫正中神经,导致出现疼痛、麻木甚至手部运动无力等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。

那么,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“鼠标手”呢?李医生推荐了一种简单的自测方法——屈腕试验。操作步骤为:双手腕屈曲90°,保持60秒,若在此期间感到手掌刺麻、疼痛加重放射至手指,很可能就是正中神经被压迫的信号。虽然自测可为求证提供初步依据,但最终确诊仍需专业医生的进一步检查。

为了帮助广大打工人远离“鼠标手”,李亮亮医生总结了四个预防技巧。

首先,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。在使用计算机时,键盘应位于身体的正前方,手腕应放在一个合理的高度,贴合键盘,使用鼠标垫以避免腕关节悬空。其次,尽量避免手腕的重复性运动,以减轻手部的负担。第三,劳逸结合,每小时停下来活动十分钟,抓紧时间放松手腕。最后,对于那些工作中需频繁使用鼠标的朋友,推荐佩戴护具以提供必要的职业性防护。

对于随着使用电脑增多出现了“鼠标手”症状的患者,李医生建议可以通过局部热敷、佩戴支具等方式来缓解症状。然而严重的患者应尽早就医,以判断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。

在这个数码化、线上工作的时代,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感受到“鼠标手”的困扰。我们平均每天使用电脑超过8小时,智能手机高达10小时,这样的生活方式无疑在考验着我们的肩颈和手腕。

为了避免“鼠标手”的出现,我们还需关注整体的工作环境设计和心理健康。适当的工作间隙、合理的工作设备配置,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,还能有效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。此外,长期的 ergonomic 设计(人机工程学设计)也是需要重视的,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桌椅、鼠标和键盘来优化使用体验。

展望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,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涌现出更多智能设备,这些设备将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工作,同时也为健康管理带来福音。例如,近期广受关注的AI工具“简单AI”,通过提供友好的用户交互和人性化设计,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工作模式,并有助于减少如“鼠标手”这样的职业疾病。通过智能化的文案创作和内容生成能力,AI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,还能释放工作者的双手。

综上所述,面对“鼠标手”这个职业病,我们不仅要提高自我检测意识,还需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。在使用智能设备如“简单AI”的过程中,更需关注调节自己的工作方式,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。

解放周末!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!点击这里,一键生成周报总结,无脑直接抄 → https://ai.sohu.com/pc/textHome?trans=030001_yljdaikj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